苏州工业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 首页
  • 关于协会
    • 协会简介
    • 协会章程
    • 协会机构
  • 申请入会
  • 分享园区
  • 政策动态
  • 培训讲座
  • 联系我们
深化中新跨境金融合作,放大苏州园区效应 关闭 返回上一级  
分享园区 > 深化中新跨境金融合作,放大苏州园区效应

深化中新跨境金融合作,放大苏州园区效应

2016-12-27 13:48

 在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外跨境金融合作试点区域逐步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其中,苏州工业园区正着力推进中新跨境金融合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金融国际化发展特色逐步显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经过22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被称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1亿元,初步展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形态。

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开发区之首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国际化特色显著,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均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区内现有各类企业近5万户,其中外资企业近5600家,注册外资超过428亿美元;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含新加坡转投资),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50个,有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

        在金融机构跨境合作方面,新加坡三家本土银行均已入驻苏州工业园区:星展银行苏州分行已在苏州工业园区经营十余年,业绩良好;华侨银行苏州分行在2014年入驻苏州工业园区,大华银行苏州分行也于2015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开业。此外,苏州工业园区内法人机构东吴证券到新加坡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已获新加坡金管局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内法人机构苏州银行到新加坡设立代表处的报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在金融业务跨境合作方面,2013年中新协调理事会确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中新金融合作,并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新加坡银行对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到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等4项创新业务试点。2014年中新协调理事会同意苏州工业园区试点RQFLP(人民币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试点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企业与新加坡银行的人民币跨境贷款业务得到有序开展,所获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运输、通信设备、电子器件、新型材料等行业;股权投资基金对外投资超亿元。

推进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国际化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的转型升级、苏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都需要苏州工业园区金融产业进一步国际化、市场化、多层次的创新发展。在苏州工业园区深化试点中新跨境金融合作,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是为深化中外合作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2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中新两国政府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如何进一步深化中新合作,强化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外合作上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中央、省、市各级政府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探索、研究的课题。开展中新金融跨境合作,有利于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在新的领域深化中新合作,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中外合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优质的外企资源、国际化的发展视野、健康的金融环境以及22年的中新合作经验和良性互动等优势,能较快推动中新金融跨境合作的创新试点落地并产生实效,可以尝试为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路径。

        三是可以推动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加坡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对接新加坡,试点跨境金融合作业务,有利于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借鉴、学习新加坡金融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苏州工业园区金融产业发展,提升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高端发展,并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发展战略,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是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未来几年,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大力推进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产业发展计划,加快构筑高端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加快苏宿、苏通、霍尔果斯等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项目建设。开展与深化中新跨境金融合作业务,可以为苏州工业园区及其“走出去”项目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资金配套需求。

        苏州工业园区在跨境金融合作试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同时存在发展困难和障碍,需要各相关层面的共同推动。一是对上沟通协调难度较大,部委间联动性有待加强。二是对新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缺乏金融信息互通平台。三是各项跨境创新独立试点,缺乏跨境金融顶层设计。四是区内实体企业层级较低,跨境金融需求不够丰富。五是金融分支创新力度偏弱,缺乏跨境金融研发部门。

深化中新跨境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江苏省以及苏州市都将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的中新金融合作作为未来几年的金融发展重点,苏州工业园区也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内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十三五”期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为此,对下一步深化中新跨境金融合作建议如下: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明确在苏州工业园区深化中新金融合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组成深化中新金融跨境合作联席会议,并逐级下达,建立省级、市级的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各个部门,推进已有政策更好落地的同时,整合各部门研究力量,创新思路,提出新的跨境金融合作需求并向上争取,从而形成统一高效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全面推进苏州工业园区的中新跨境金融合作创新。

        二是搭建中新金融交流平台,定期就跨境金融创新进行研讨。为寻求高效务实的中新跨境金融合作,应加强双方需求的有效对接,根据实际需求开发相关创新跨境金融合作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借鉴自贸区建设思路,研究制定苏州工业园区跨境金融合作整体方案。在点上探索跨境金融创新,对上争取难度相对较小,容易获批试点。经过积极争取,苏州工业园区已在跨境人民币业务、资本项目可兑换上启动试点。当前,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走出去”国策,苏州市内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旺盛。苏州工业园区可紧抓契机,加以研究,借鉴自贸区模式,制定相关金融改革整体方案。

        四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吸引各类总部加快集聚。金融的发展必须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产业集群,才能更好地推动跨境金融合作。

        五是鼓励金融机构对上交流对外联动,提升国际化水平。为提升区域金融研究能力,推进区内金融机构分支加强对总部的沟通汇报,争取更多跨境合作产品开发和经营授权,同时鼓励区内法人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借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平台到新加坡设立分支,在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不断借鉴新加坡金融发展经验,创新思路,加强合作,不断提升区内金融国际化水平。

        六是注重前沿跨境金融需求,在跨境金融竞争中脱颖而出。苏州是长三角地区高净值人群集聚地,跨境金融发展需注重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此外,在互联网金融大爆炸的今天,发展跨境金融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例如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将线上、线下统筹结合,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渠道,便利客户,提升效率,形成新的优势和竞争力。

相关链接
 
纪工委、监察局  政法委员会  科技和信息化局  行政审批局  规划建设委员会  国土环保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教育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综合行政执法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国际商务区(综合保税区)  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  检验检疫  园区国税  园区地税  消防办事大厅  园区检察院  园区法院 
园区科技招商中心 CBD招商中心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  园区培训管理中心  园区公租房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园区总工会  园区妇工委
园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  湖西社区  湖东社区  东沙湖社区  娄葑街道  唯亭街道  胜浦街道  斜塘街道 
 
苏州工业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处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旺墩路158号新能大厦1209室  电话:0512-67956668    
邮箱:aefi@sipaefi.org.cn   微信公众号:SIP-AEFI(SIP外企协会)    
 
 
网站运行维护:苏州工业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