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东方慧湖”由纸面到地面
江苏,我们的家乡,自古就是鱼米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一直以“率先”的姿态领跑全国。当下,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任务,发出了“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动员令。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建设新江苏”,是鼓舞人心的目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需要以新的作为、新的创造,去开创新的局面。
江苏人从不缺乏干大事业的决心和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创造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改革开放“样本”。今天开始,扬子晚报推出系列报道“江苏新样本调查”,我们的记者将会走遍江苏大地,把一个个转型期的“新样本”展现给读者,一起探寻“新台阶”的意义和利好,领略“新江苏”的魅力和分量。
工业园区,一个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一个听上去有些冷冰冰的词汇。可如今但凡对过去大开大合搞工业兴城稍有历史记忆的人来说,苏州工业园区都是非典型意义上的工业园区。行走在绿杨阴里白沙堤,穿梭于车水马龙城市间,再瞧不见一间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工厂,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其创新发展的模式引领着国内开发区建设。今天,苏州工业园也正在从“十二五”时期的“二次创业”向“全球产业创新园区”和“国际商务宜居新城”进军。
90后的宋如燕并没有过多纠葛于苏州工业园的宏大历史背景,而是凭借一种年轻人敢想敢做的锐气,与她的小伙伴们一道来到苏州工业园,从事一项在当下很热的工作——创业,而他们正是无数个拥有梦想、实地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创客一族。
新牌榜’项目从今年3月入驻慧谷孵化器,目前团队按照职能分工有七八个成员。”谈起正在打造的项目新牌榜,在团队中担任运营一职的宋如燕颇为活跃,指着房间内一台电子户外显示屏对记者说,“你看,这是我们的线下展示柜,主要通过放在各种物联网展会、春博会、酒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展示产品,再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对观看、点击展示柜的人群进行大数据分析,然后将相关数据分享给产品的供应商,提升产品的精准营销和针对性改进。”
物联网和大数据是一个大概念,在智能硬件产品上叠加这两个大概念则是不同寻常的小智慧,有助于周边产业链上的各种智能硬件产品充分面向市场。挖掘这一细分市场的新牌榜创业团队之所以将首创之地选择在苏州工业园,是因为这里有一套高效的创业保障体系——以金鸡湖创业长廊为纽带,以创业孵化器为单元,以“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为长效机制,将创业孵化、注册申报、云资源租赁、活动交流、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实实在在的落地,为创业团队保驾护航,从而真正实现营造“创新、创业”的优质环境,将打造“东方慧湖”由纸面上落实到行动上。
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带动创业热潮,以创业实干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循环往复,不失为一条良性互动的链条,更能激发苏州工业园“双创”环境的再造、更新。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园区计划以“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为战略重点,全面完善“人才+资金+组织与机制”的“创新三维生态结构”与制度环境,汇聚全球要素,在动力结构上打造创新生态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必然重塑生产关系。互联网+时代的IT治理不仅适用于企业,更适用于政府服务提升,这意味着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当产业与人都通过云端互联时,政府的服务还能滞后吗?”
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大势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力点并不局限于“双创”,而是以“全面增强运用全球要素资源能力”为战略重点,积极运用内外资源禀赋,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扩大内外开放、生态环境治理等各个领域多点开花,力求营造对标硅谷的创新生态圈。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曾表示,创新生态圈是领先技术、创新产品、高端人才、产业资本、支撑平台和创业载体六大要素的集聚地。
显然,有创新生态圈作为底稿,将对苏州工业园从“工业园区”到“产业新城”再到“生态宜居高科技产业新城”这一历史嬗变过程做最好的注脚。